把“猪肉”叫“牛素”,把“吃饭”叫“寄沟”,至今在广东怀集仍有十万的“讲标人”日子在当地,而“标话”被学者称之古粤语活化石。
在该县永固镇、诗洞镇的乡民中,代代构成共同的标话言语沟通,经专家、学者调查后称,“标话”不同于广东境内的广府话(文言)、客家话、潮汕话,是古粤语的“活化石”。
据专家们开始考证,讲标话的怀集汉人祖先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由华夏迁至,比该县讲文言的汉人先祖要早几百年,被当地讲文言的乡民称为“讲标人”。
“讲标人”大都居住在大山里,很少与讲文言的汉人往来,既保存了古汉语的音节,又交融了壮族、侗族的部分言语,外人视为“天外之音”。在当地,“讲标人”聚姓而居,多为单姓自然村,其间植、黄等姓氏为大姓。
曩昔嫁女,“讲标人”一般都有“哭嫁”的传统习气,但随年代的变迁,现代“讲标人”很少“哭嫁”了。
在“标语”中,“抹桌子”读作“坐床”、“啥东西”读作“门西”、“猪肉”读作“牛素”、“眼泪”读作“眼水”、“早饭”读作“饭早”、“喝茶”读作“寄南波”、“装饭”读作“斩沟”、“吃饭”读作“寄沟”。
当地姓梁的非本地人和记者说,有一次他用文言向一位讲标话的阿婆问路,阿婆听不懂,总是用“标话”答复“奶文屋荡(问啥当地)?”
据介绍,“讲标人”的传统节日与广东其它区域相同,但多了阴历四月二十一的“食大王”节和稻谷老练时的“吃新谷”节。在这两个节日里,包含外嫁女在内,“讲标人”都要回家吃团圆饭,以请求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但在“讲标人”众多吃的节日中,很少有人吃狗肉,他们都认为狗与天狗有关,吃狗肉,不只会四肢生疮,并且会影响生育。
“讲标人”与该县讲文言者不同,妇女服饰喜爱穿陈旧的大襟衫,头上扎着红头绳。而现在,许多讲标话的少女外出打工也不再穿大襟衫了,只要回乡成婚生子后,仍会保存与祖辈相同穿上大襟衫的传统。(完)